2023年12月,大連海關在口岸監管過程中,對多批次進口肉類及水產品實施了嚴格的檢驗檢疫。據統計,該月共有7批次、總重約25.6噸的進口肉類及水產品因不符合我國食品安全標準被依法拒絕入境。
從產品來源看,未準入境肉類主要涉及來自巴西的冷凍牛肉和西班牙的豬肉制品,主要問題為檢出萊克多巴胺殘留及標簽標識不規范;水產品則主要集中在來自日本的冷凍扇貝和越南的巴沙魚,不合格原因包括重金屬鎘超標和微生物指標不合格。
針對這一情況,大連海關采取了以下措施:一是加強源頭管控,對高風險國家和地區的輸華食品企業實施重點監控;二是優化查驗流程,運用現場快速檢測設備提升監管效率;三是完善追溯體系,確保問題產品可追溯、可控制。
此次未準入境事件對大連相關產業帶來一定影響。一方面,本地進口商需重新評估供應鏈風險,加強與境外供應商的質量協議;另一方面,這也為大連本土肉類加工和水產養殖企業創造了市場機遇。專家建議,相關企業應把握進口替代窗口期,同時嚴格對標國際標準,提升產品質量安全水平。
隨著我國對食品安全要求的持續提高,大連作為重要進出口口岸,需進一步健全跨境食品安全治理體系,推動建立覆蓋'境外源頭—口岸監管—市場流通'的全鏈條監管模式,為保障消費者健康和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。